法律諮詢中,律師可以協助的事項
常見的法律諮詢案件類型,如公司法律問題、合夥股東爭議、投資糾紛、勞資糾紛、欠款債務、房屋漏水、房屋土地糾紛、車禍處理、婚姻離婚、夫妻財產、子女監護權、遺產繼承、扶養費、網路詐騙、人頭帳戶、妨害名譽等。
一般來說,民眾有法律諮詢的需要,大概有下列幾種情況,而律師在法律諮詢中可協助的事項也略有不同:
1.被告訴訟,律師解說文件及法庭程序:
收到法院或地檢署開庭通知書、傳票或書狀,或是律師函、存證信函等法律文件,由律師解說民眾被提告的案件,是屬於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程序,以及對方提起訴訟的內容,即法律上依據、事實及證物。以侵害著作權為例,若對方提告所建構的事實(聲稱網站上產品照片被盜用),與諮詢民眾所陳述的內容(使用產品照片有取得授權)不同,律師須再進一步確認,諮詢民眾所說使用產品照片有取得授權部分,是否有授權書或代理契約書等可以佐證?程序上,目前對方所提告的重製他人著作、公開傳輸案件屬刑事程序,但不排除在刑事程序中,雙方有談和解的機會,或是對方日後可能起訴請求民事賠償等問題。
2.提告訴訟前的準備:
在許多案件類型,同時涉及到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程序,如車禍案件,在刑事屬於過失傷害罪,在民事上可請求車損、醫藥費、精神慰撫金等損害賠償。如網路上罵人涉及刑事公然侮辱和誹謗罪,在民事上可以請求對方在臉書或網站上道歉等回復名譽的適當處分,以及精神慰撫金。前所提到侵害著作權的案例,涉及重製他人著作和公開傳輸的刑事處罰,同時須負民事損害賠償責任。民眾該提告民事或刑事案件,須依據民眾所提出的事實和證據,以及民眾投過提告訴訟欲達成何種目的,由律師為民眾分析,案件在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程序上的不同。
3.尚未進行訴訟,但為將來的紛爭預先準備:
如股東之間對於出資、分紅比例、事務執行、退場機制等,訂立合夥人協議,以免合作中引發股東彼此認知不同、分配不均、計較金錢與付出時間的多寡等問題。如避免子女將來爭產,預立遺囑分配;夫妻於結婚前或結婚後,以契約約定夫妻財產制,以避免將來計算複雜、爭執夫妻財產怎麼分等問題。民眾事先以契約來分配彼此的權利義務,合理分配法律上風險;萬一將來有紛爭,也是訴訟上來吵架的依據。否則沒有白紙黑字約定明確,翻找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或找證人來拼湊事實,在訴訟上仍有舉證的負擔。